基隆中山景點 仙洞巖 佛手洞 基隆最大的海蝕洞 親子旅遊推薦 免費參觀 親子同遊 老少咸宜
仙洞巖原為一處天然的海蝕洞穴,也是基隆當地最大的海蝕洞,因傳說有仙人在此修道而登天,故名仙洞巖,早在日據時代此洞便已存在,據文獻記載,置身此處能夠聽到絕妙的海濤音,但是如今已不復聽聞。
最新訊息 ♡ 抽獎活動
邀請熱愛日本的朋友們一起加入我們 ♡ ꒰✩’ω`๑✩꒱
仙洞巖分為主洞、及左右兩洞,每一個洞窟都別有洞天,涼風徐徐有如天然冷氣,在主洞的兩側石壁上,有許多古老的神佛雕像與清朝先人遺留的墨跡,其手工惟妙惟肖、筆法雋逸秀麗,出得洞外,可以循右邊石階步行至仙洞公園與聖安宮,山海交映。
周邊全區導覽圖,話說這附近的景點可多了!來個基隆一日遊完全沒問題。
來到基隆旅行,想來仙洞巖參觀佛手洞,不管是平日、假日,周邊都非常好停車,汽、機車都一樣,免費停車。
附近還有一些主題咖啡廳,可以前來用個餐,放鬆一下。
【 交通資訊 】
自基隆市搭乘301路公車太白里線,在仙洞站下車,約步行三分鐘即到
開車由基隆交流道下,行忠一路、中山一路、中山四路,再走仁安街即可抵達
仙洞巖是位於基隆港口西北側的山崖下,其應為一海蝕洞地形,隆起的山崖經過海水長年侵蝕及地形不斷上升,終於有了今天的面貌,更奇特的是它是深約80餘公尺的海蝕洞,是基隆地區最大的海蝕洞,而且分為主洞、右洞和左洞,日據時代的文獻指出,洞內各處聽濤聲回音之美妙,可惜今日已不復有這種情境,洞內壁上刻有佛像,還有約在清朝所題的墨寶等人工藝術,可供前來的民眾流連欣賞。
現基隆港口西北側山巖,在歷經基隆港於日治時期興築、與海岸地貌變遷之前,山巖為直接臨海,經海水經年累月侵蝕,逐漸形成1個深約80公尺的洞穴,此洞穴正是今天的「仙洞」,而「巖」字意義其一說明洞穴所在山巖,其一則出於臺灣「巖仔信仰」,意即臺灣民間佛、道共存的信仰型態。
仙洞巖自清同治11年 ( 公元 1872 年 ) 開始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另稱代明宮,在日明治39年 ( 公元1906年 ) 將佛祖遷出,以日本七福神中的弁財天神 ( 另書為辯才天神,為日本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的女神 ) 取代,稱為最勝寺,隨著日治時期結束,釋迦牟尼佛等神明重新在此受供奉,然而寺內仍將弁財天神的祭祀保存迄今,而今日「仙洞巖佛寺」的眾多佛像中,有2座石觀音,為大正10年 ( 公元 1921 年 ) 由日本渡海來臺的33尊觀音像其中之二,分別為第9番的不空羂索観世音菩薩與第10番之千手觀音。
臺灣詩人林朝崧 ( 1875 – 1915 ),曾作詩闡述仙洞巖見聞:「打槳來遊小洞天,洞深不見古時仙、燃燈曲覓巖間路,拂袖涼沾石罅泉、蝙蝠群飛爭此穴,鳳鸞重到定何年,料知上界真人府,舊隱難忘碧海邊」,詩句點出「仙洞巖」名稱始於古代仙人在此洞修煉得道的傳說,更敘述其清涼、潮濕的天然海蝕洞穴特性。
仙洞巖岩洞內部,略分為右洞、左洞,右方洞穴較為寬敞,為主洞,內建有2層樓,2樓為寮房,1樓以進入岩洞的路線觀之,依序為入口處-下座蓮臺彌勒佛、圓通寶殿-中座蓮臺觀世音菩薩、大雄寶殿-上座蓮臺三寶佛 (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 )
而從中座圓通寶殿進入到最內大雄寶殿,通道之岩壁為砂岩材質,其上雕飾著包含普賢、文殊、地藏王菩薩及觀世音4大菩薩,為民國60年代 ( 公元 1970 年代 ) 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費時3年之作。
仙洞內部通道中題刻遍布,除清代官員和文人的手筆,例如臺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梁純夫 ( 生卒年不詳 ) 以行書題的「仙洞」,分巡臺澎督學使者夏獻倫 ( 生卒年不詳 ) 以草書題上「海外洞天」,清末巡撫唐景崧 ( 1841-1903 ) 題有「碑文」,還有清光緒4年 ( 公元1878年 ) 征討東部加禮宛番社的紀念文等,洞穴內部亦不乏日治時期、甚至今日遊客刻字、塗鴉等。
今日仙洞巖有「小敦煌」之別稱,主因岩壁上刻有「十八羅漢、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石雕佛像,此石雕由來則為民國60年代 ( 公元 1970 年代 ) 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 ( 1958 -) 的作品。
綜合前文所述,仙洞巖內部所具佛像、刻字、雕刻,都在在反映其所經歷的歷史發展,仙洞巖所在區域由於地質脆弱,已於民國92年 ( 西元2003年 ) 劃入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屬第1級環境敏感地區,明令禁止土地開發,相信將成為維護本文化資產的重要保障。
大雄寶殿旁有3座「廟中廟」石造神龕分別為地藏殿、硿硐宮與註生娘娘,其中硿硐宮旁的兩座石觀音,為日治時期由日本渡海來臺的33尊觀音像其中之二,分別為不空羂索觀世音菩薩與第10番之千手觀音。此2尊觀音,原本是在仙洞巖外的入口處的石座上,因擔心佛像遭盜,故移入洞內供奉。
仙洞巖岩壁構造,仍留有海浪日夜沖刷的線條痕跡,在這千萬年前海蝕而成的洞穴,佛教、道教、日本信仰的神明共同受到供奉與朝拜,除了具體而微地呈現臺灣歷史的淵流,更是臺灣「民間佛教」的典型,此類型佛教,在臺灣多被稱為「巖仔信仰」,特徵正是寺廟名稱末字為「巖」,富含臺灣宗教社會地域化、社區化、世俗化、以及包容兼蓄的文化特質。
中座圓通寶殿左方,即可見到左洞之入口處,左洞別名「一線天」,象徵其洞口狹小通道,左洞內部空間幽秘,最多容納10人,洞內祭祀日本七福神中的弁財天神,為日治時期仙洞主祀之神。
現今仙洞巖周邊,有1較小海蝕洞「佛手洞」,其洞窟石壁上方,有天然風化形成像是人5指的節理,唯妙唯肖有如佛手印,故而得名,因其特殊地貌,以及據傳此洞曾作為二戰期間防空洞,近年亦常被納入仙洞巖人文景觀區。
佛手洞平面圖。
從仙洞巖出來,前往佛手洞的途中,可以看到一座小廟。
終於來到佛手洞囉!從剛剛開始,就有好多山洞可以鑽來鑽去,夏天來挺涼爽的
石頭上的佛手洞字樣都快不見了
佛手洞內挺黑暗的,雖然有燈光照著,但整個氣氛還是覺得怕怕的哈哈哈!建議不要一個人下來,除非很勇敢
和媽咪一起入內穿梭,地上很潮濕,小心滑倒,假日來裡頭也沒有什麼人潮,好可怕 但那隻佛手真的太震撼,值得您下來一探究竟。
WOW!大家看到的嗎?超清楚明顯的。
超級無敵明顯的,抬起頭一看超驚奇,尤其是後三根指頭,太酷了!
大自然果然是地球上最厲害的藝術家。
。
仙洞巖 佛手洞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仁安街1號
經緯度 : 121.74825,25.14504
營業時間:開方空間,24H,免費參觀
官方網站:基隆市中山區公所
官方網站:台灣宗教文化地圖
官方網站:基隆市公車處
ㅿ景點介紹引用以上網站ㅿ
更多照片:仙洞巖 佛手洞
ㅿ基隆景點ㅿ中山區景點ㅿ親子同遊ㅿ老少咸宜ㅿ基隆親子旅遊ㅿ基隆親子景點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