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津景點 旗後砲台 旗津燈塔 免費參觀 無敵海景 親子同遊 老少咸宜
旗津是一座可愛的小島,有歷史古蹟還有許多海鮮美食,這兒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租車移動最方便囉 本篇文章就來和大家分享超好拍又美麗的旗後砲台,好像迷宮一樣,可以鑽來鑽去,上上下下的探索,更是個最佳賞景場所,來到旗津絕對不可以錯過的一大景點。
最新訊息 ♡ 抽獎活動
邀請熱愛日本的朋友們一起加入我們 ♡ ꒰✩’ω`๑✩꒱
砲台與燈塔剛剛好位於同一處,一個右、一個左邊而已,車子停在這附近即可步行進入,免費參觀,但是有時間限定,不是24H開放空間。
自行開車前往的朋友,可從過港隧道進入旗津,走旗津一路到旗津三路,再沿廟前路左轉通山路底即可到達,當然囉!也可以搭船前往!適用於人、腳踏車、機車,汽車也可以,但是比較麻煩一些,過去還有租車,因為導雖然不是很大,但徒步走還是很熱、很累的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捷運的朋友,可於橘線西子灣站下車,搭鼓山渡輪站到旗津,沿廟前路步行,右轉通山路底即可到達。
今日要和大家分享的砲臺建築是清末海防的一大特色,旗後砲臺在台灣近代史上可能是第一座融合西洋與中國形式,全面吸收西洋技術之始的中西合璧式砲臺;門口有向外張開的八字牆,用紅磚斗砌而成,兩側門柱上砌「囍」字圖案,地面踏階亦用花式圖案鋪砌,形式精美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沿途可以看到一個防空洞。
到旗後砲台之前會需要步行一段上坡路,老人家可能有點累,但是風景真的超吸睛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清末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於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上,依地形高度設置了三座砲臺,其中最高處的大坪頂砲台,現已埋入土堆,次高為旗後砲臺,最低為哨船頭的雄鎮北門砲臺,三個砲臺互成犄角,結合成為一組防禦線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旗後砲臺為同治13年 ( 1874 ) 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辦理海防事務,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主持,聘英籍哈務德 ( J. W. Harwood ) 四品總教習督造,於光緒元年 ( 1875 ) 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砲臺,於次年完工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後砲臺」座為下大上橢圓,砲台分三區:北區為兵房,中區為指揮區,南區為彈藥庫,其上安置四門6.5公噸英製阿姆斯壯前膛砲,旗後砲臺的正門為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八字牆,而門牆兩邊用磚砌的「囍」字,為其特色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光緒21年 ( 1895 ) 乙未之役,10月15日清晨6時55分,日艦「吉野」號率「秋津州」等艦,於旗後外海砲擊,擊毀旗後砲台門額,砲擊之前,指揮官劉成良已於清晨4時,隻身前往安平,砲臺因無人指揮,僅發射5發砲彈,至下午2時30分,日軍開始登陸,迅即占領無人防守之旗後砲台。
日治末期,大砲被拆走、熔毀,旗後砲臺成為斷垣殘壁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1945年二戰後,國軍於砲臺及燈塔之間另築碉堡;民國74年 ( 1985 ),內政部公告「旗後砲台」為二級古蹟,目前為市定古蹟,民國80年 ( 1991 ) 高雄市政府進行修復,為時3年,並於民國84年 ( 1995 ) 1月1日開放民眾參觀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砲臺建築是清末海防的一大特色,中國自宋朝已用大砲,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臺灣均聘西人督造砲臺,高雄之旗後在台灣近代史上可能是第一座融合西洋與中國形式,全面吸收西洋技術之始的中西合璧式砲臺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砲臺的平面呈「目」字形,長向朝南北,短向朝東西,與旗後山之山勢走向一致;砲臺之主要牆垣由三合土築成,依南北分成三區,北區包括主要營門、操場及兵房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主要入口朝東略偏南,門口有向外張開的八字牆,用紅磚斗砌而成,兩側門柱上砌「囍」字圖案,地面踏階亦用花式圖案鋪砌,形式精美,大門上有額,題「□□天南」,門前臺階直下山腳,為補給用道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中區為較高的平臺,中央有一條溝漕形的通道貫穿南北,連繫南北二區,南區為砲臺區,砲座沿西、南、東三面布置,下面為兵房及彈藥貯藏庫;大砲之布置以西牆一尊,旁有弧形屋頂小室一間,南牆配砲二尊,旁亦有囤頂小室,東牆配砲一尊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旗後砲臺所用的紅磚來自廈門,鐵水泥 ( 塞門德土 ) 購自歐洲,其他材料如木梁柱及石灰,可能來自福建或打狗當地 ( 引用於文化資產網 )
.
旗後砲台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
開放時間:自由參觀,免費景點,非24H開放
照片記錄:旗後砲台
ㅿ高雄景點ㅿ旗津景點ㅿ免費參觀ㅿ免費景點
ㅿ高雄親子景點ㅿ高雄親子一日遊ㅿ高雄親子遊
ㅿ旗津親子景點ㅿ旗津親子遊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